
北方華創: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在碳化硅半導體產業弄潮!
2016年11月,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建議福建宏芯基金徹底放棄收購德國半導體巨頭愛思強,最終由奧巴馬親自出面阻止了這次收購。

化妝品行業用二氧化硅替代塑料微球的理論依據來了!
個人化妝和護理產品中的塑料微球污染問題已經引起全球范圍的重視,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像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法規,嚴禁再使用這種會導致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材料。

昭和電工6英寸(150毫米)碳化硅外延入選電動車動力模塊
12月10日,日本SDK(昭和電工)宣布,豐田集團旗下主要生產汽車空調、點火、燃油噴射等系統的DENSO(電裝)公司將采用公司的碳化硅外延片,用于燃料電池電動車的下一代增壓動力模塊制造。

市場下行,環保承壓:法鋁百年氧化鋁廠何去何從?
據法新社早前報道,受困于業務萎縮和赤泥污染等,法鋁(alteo)位于羅訥河口的百年(126年)老廠面臨收購重組,目前正陷入談判僵局之中。

這家公司試圖用「碳納米管」改變鋰電行業的規矩,這現實嗎?
可以說,鋰電池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無論是便攜的電子設備,還是代步的新能源汽車,都需要鋰電池維持它們的運行。

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組織再生及治療腫瘤一起搞定
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具有促進軟/硬組織特異性細胞再生活性的作用,被廣泛應用于骨骼、牙齒和皮膚的組織缺損修復。然而,實際臨床上一些類似如骨腫瘤或皮膚癌組織手術切除后的組織缺損,需要在修復組織缺損之前先清除殘留的腫瘤細胞以免腫瘤復發。為實現腫瘤治療和組織再生的雙重功能,將生物活性陶瓷與具有腫瘤治療功能的光熱試劑復合,制備出光熱功能化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但光熱納米試劑在體內的長期安全性尚待考察。因此,如何在不引入外來添加劑的條件下,實現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本身的組織再生和腫瘤等疾病治療功能一體化尤為重要。

HPQ NANO獲得主要汽車制造商的第一份球形納米硅材料訂單
2020年10月22日,創新型硅解決方案供應商HPQ Silicon Resources inc. (HPQ)通過其全資子公司HPQ NANO宣布,一家主要汽車制造商已經向HPQ NANO提交了一份關于球形納米硅材料的正式購買訂單,同時這也是HPQ NANO收到的關于這筆材料的首筆訂單。第一批訂單將在2020年12月完成,這家汽車制造商也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出于競爭保密協議的原因,制造商的名字不便公開。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氮化硅殺菌口罩高調問世!
10月6日,美國鹽湖城,納斯達克上市的氮化硅材料技術開發應用公司SINTX科技宣布成功地將氮化硅顆粒分散并嵌入到熔噴布和機織纖維中,從而開發出一種新型滅活抗菌口罩。

高純金屬供應商5N PLUS進軍金屬3D打印領域
毋庸置疑,3D打印技術已成為未來可預見的核心技術之一,其發展之勢如日中天,尤其是金屬3D打印,更是受到了航空航天、醫療、牙科和汽車等高科技領域的廣泛關注。

從碳酸鈣到陶瓷,微結構研究發現脆性材料高、強、韌的另一面!
最近的物理學網站(phys.org)發表了一篇由美國國家科學院供稿的研究成果,關于碳酸鈣等脆性材料在應力作用下的行為,從而開發出可應用于航空航天的包括泡沫陶瓷在內的結構材料。